- A+
須彌座是一種類似須彌山的臺座,是由可以安置佛像的佛座演變而來的,一般是由石頭雕刻而成,上面有雕刻的圖案。須彌座是中國古代建筑基座的標志性形式,它的構成形式與裝飾工藝比較復雜,一般用于高級建筑,它不但實用性強,也有很好的裝飾性,既滿足了實際的功能要求,也體現出一種形式需求。
須彌座在經過歷史的發展演變之后,以其深厚的文化內涵而不斷地傳承發展了下來,石雕須彌座主要有宋式須彌座和清式須彌座兩種,那么宋式須彌座和清式須彌座有什么區別?下面嘉祥長城石雕廠為你詳細介紹一下。
下面是清式石雕須彌座樣式:
1.發展形式的區別
宋式須彌座是須彌座的鼎盛時期,這一時期的須彌座實用明顯增多,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見的建筑物底座形式,它的造型和裝飾構圖開始變得復雜多樣。這時,須彌座已從神圣的尊貴之物,發展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建筑基座的裝飾形式。發展到清式須彌座的時候,造型和裝飾不再像原來那樣飽滿豐富,但技巧手法卻達到一定的境界。須彌座的構成形式也漸漸地流傳到民間,廣泛的用來作為建筑及裝飾構件的基座。
下面是宋式石雕須彌座樣式:
2.結構特征的區別
須彌座有著嚴格的制作規定,宋式須彌座的詳細規定見于宋式《營造法式》的“須彌座”條,而清式須彌座的制作規定則集中體現在《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》中。如果比較宋清兩式的區別,可以說是清式是將宋式臺基的中段束腰減去,只留上梟、下梟、上枋、下枋等。宋式須彌座比清式須彌座秀挺且古拙可愛,清式須彌座上下梟表現突出有點宣兵奪主,且手藝圓熟精細而不能脫去匠人規矩的氣息,更顯然不如宋式古制。所以,清式須彌座雖然工藝技巧達到了一定程度,但它沒有宋式須彌座具有生機。關于更多須彌座的知識請閱讀:http://www.huishou19.cn/archives/category/siyuandiaoke。
3.雕刻裝飾的區別
清式須彌座需要裝飾的部位可分為三部分,上下枋,上下梟和束腰。上下枋部分,一般會用卷草紋裝飾;上下梟則用蓮花瓣裝飾,這是須彌座的標志性紋飾;束腰上有壺門,壺門里雕刻其他紋樣。宋式須彌座造型復雜,卷草紋的裝飾也不再單一,這時的卷草紋構圖更加復雜多樣。各式花朵葉片充斥這畫面,枝葉反而不起主要的脈絡作用,花葉線條流暢,造型豐富,富有體積感。清式須彌座雕刻造型不再豐富多樣,卷草紋也跟著失去了宋式須彌座的靈氣多樣。
所謂須彌座,“須彌”兩字詮釋了它像喜馬拉雅山那樣獨尊和穩固之意,“座”則預示了它的功能。佛像為了更好的被人供奉和敬仰,在佛像下面加一個基座更能體現它的尊貴和神圣,能激起人們的仰慕之情,給人至高無上的視覺感。
版權屬于:嘉祥縣長城石雕廠-專業石牌坊廠家(http://www.huishou19.cn/)
版權所有。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
- 我的微信
- 這是我的微信掃一掃
-
- 我的微信
- 我的微信掃一掃
-